近20年來,台灣各年級層的教育體系歷經了無數的改革,不論是從考試制度上著手還是從課程規劃與安排的角度切入,提倡與實施教育體制改革的教育者們(包括教師、家長、政府、行政人員等),皆是希望藉此變化幫助學齡階段的孩童、青少年更熱衷於學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
在參考其他國家的教育經驗或是跳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後,有些人開始檢討說「應該是台灣的課程太落伍,無法銜接產業界需要」;也有些人認為「台灣的講課方式太無趣了,學生根本無法有效吸收課程內容」;更有些人提到「台灣的教育體制過度重視升學考試,根本無法培養多元人才」。
因著這些原因以及各種反對現有教育體制的聲浪,教育者們開始絞盡腦汁地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常見的切入點如下:
- 授課方式:例如翻轉教室,也就是學生在家預習課程內容,而教室裡的老師則主要負責帶小組活動、解惑而非一對多的講課
- 評量方式:例如學習歷程檔案,亦為學生在校或是在課堂中的作品集
- 課程安排方式:例如選課跑班,也就是仿照美國國高中或是大學的跑班方式,讓學生自行選擇想要選修的課程和專長
- 升學方式:例如升學管道多元化,像是學測、指考外,還有繁星、推甄等計畫
不可否認地,那些反對台灣舊有教育制度的批評以及近年的教育變革確實都有其道理可言,然而在我們大刀闊斧地改朝換代的同時,我們或許也可以省思是否過去的規條真的皆無好處可言,以及是否現在歷經了教育體制多次的改變後,學生真的如同我們期待地那樣熱愛學習、學得有效果了呢?
相信在反問、思考這兩個問題後,我們會發現其實問題的核心可能並不在教育制度設計得多完善、資源多麼豐富,學生就能夠學得多好,因為對於那些過去缺乏學習資源或是在一片制度混亂的人來說,他們一樣是有些人成為終身學習者,有些人討厭學習。
而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我認為,取決於人為的因素。
其中,根據Muenks等人(2020)的研究,老師如何看待學生的潛能會間接影響學生往後的課業表現。
實驗中,Muenks等人(2020)首先讓參加實驗的數學系學生觀看一位微積分教授的教學影片,接著再詢問學生說他們若是選修該名教授的課程,他們的想法感受、課程參與態度如何。比方說,「你會擔心自己在課堂中講錯話嗎?」、「假如教授要求你花更多心思在該堂課業上,你願意照著他的話去做嗎?」、「你會想要修那個老師開的課嗎?」等等的問題(p. 2125)。
不過,在這些學生回答這些問題以前,實驗人員有刻意設計過那段要播放給學生的影片內容。有一些學生看到那位教授採用的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而有些學生則是看到一位提倡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教授。
所謂的「定型心態」,根據杜維克(1988)的說法就是指說,認定一個人的能力、智力是天生的,而且通常穩定不變;而「成長心態」所指的則是,即使一個人出身不好、不是很聰明,但是他卻也有可能會越來越聰明、能力越來越好。
Muenks等人(2020)的實驗結果就發現到,當學生感覺老師看待他們的方式會是用一種定型的眼光和心態時,他們上那堂課的心理壓力就會比較大、比較容易擔心害怕自己在課堂上講錯話或是給錯答案、也比較不會想要多花時間準備那堂課的內容,因為他們多少會覺得「反正再怎麼努力,老師還是把我當笨蛋,也不會看到我的努力啊!」
這樣的研究發現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同樣是放牛班,有些學生卻會越來越喜歡學習,而有些學生的課業表現卻會越來越差。很有可能,兩種學生的老師可能抱持著不同的心態。
第一種教師可能認為:「反正這群學生的成績本來就很糟、也不喜歡讀書,所以不用放太多心力在他們身上、不用期待他們變好。」
而第二種教師可能會想:「雖然他們現在不愛讀書、功課不好,但是一旦他們課業進步的話,那一定非常驚人吧!真的非常值得期待呢!」
也因此,我時常會想,可能是因為教師看待學生的方式如此迥異,所以那些身處於明星學校的孩子常常之所以能夠逐步考上更好的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可能正是因為教導他們的老師看待他們的心態本身就無意間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假如你和我一樣也希望孩子擁有一個更享受學習的生命,那期待我們都能用一個成長心態去看待我們身旁的每個孩子,相信而且鼓勵他們成為那個更卓越的自己。
References
- Dweck, C. S., & Leggett, E. L. (1988). 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95, 256-273.
- Muenks, K., Canning, E. A., LaCosse, J., Green, D. J., Zirkel, S., Garcia, J. A., & Murphy, M. C. (2020). Does my professor think my ability can chan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STEM professors’ mindset beliefs predict their 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clas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9, 2119-2144. https://dx.doi.org/10.1037/xge0000763